栏目导航
我为群众办实事 消防创新与历史建筑改造成功融合南京小西湖片区新建“防火墙”不一般
文章出处:产品中心 发表时间: 2024-10-26 11:07:44
今年 2 月 14 日,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老寨发生火灾,中国痛失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无数珍贵文物毁于一旦。而在此前,被火灾损毁的巴黎圣母院让全世界为之惋惜。一直以来,历史建筑都是消防治理中的 老大难 问题,大面积砖木结构十分易燃,狭窄的空间结构无法安装现代消防设施 ……6 月 9 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在改建的同时,把解决消防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并创新采用地下微型综合管廊方案,为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防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六朝开始,南京秦淮河两岸就是繁华胜地。自明清以来,小西湖一带成了重要的居住区。时光荏苒,小西湖片区逐渐衰落,如今该片区占地 4.69 万平方米,是秦淮区 7 个棚户区之一,紧邻夫子庙、老门东商圈。虽然小西湖身处城市腹地,但是经历岁月变迁,片区房屋破败、公共设施缺失,只剩明清建筑的肌理。踏进小西湖片区,可以看见狭长逼仄的砖石巷道、随意搭建的棚屋、密密麻麻的生活电线 …… 这不仅让住户的生活水平大打折扣,整个片区还存在着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南京市秦淮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张晟途对此深有感触。他是 2015 年起接管秦淮区消防安全的, 刚接管时,小西湖片区内存在大量木结构和出租用于仓储的民房,造成易燃物密集,极大增加了潜在火灾荷载 。他和记者说,像蜘蛛网般杂乱的强电路遍布小西湖片区,电动车缺少集中管制,极易引发火灾。最重要的是,整个片区没有可以正常使用的消防栓,而且消防通道杂乱,加之片区巷道既窄又深,若发生火情,消防车难以通过。
张晟途回忆,2017 年曾发生过一次火灾事故,当时失火地是一处用于废品回收的出租房。这次火灾差点引燃其隔壁的历史建筑,所幸扑救及时,未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采访中记者得知,每年大概有 20 起小型火灾事故,就分布在秦淮区 7 个历史建筑集群内。
发生火灾的次数不多,大多都发现比较及时,但是安全风险隐患确实不小。 针对这一情况,消防大队根据上级指示对小西湖布置了临时的防火措施:重新整改线路,统筹规划电动车集中充电,清理用于仓储的出租场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火灾荷载。而因为老片区缺少消防供水主管道,所以只能接临时水喉,应急处理小型起火事故。
2021 年初,经过五年打造后,占地面积 4.69 万平方米的小西湖历史风貌区正式开街,笑迎八方来客。在 小尺度、渐进式 的微更新模式下,这一形成于明清、历经六百年风雨沧桑的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华丽转身。
2015 年 7 月,一轮特色改造行动在小西湖片区展开。由南京市规划局、秦淮区政府联合牵头,邀请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及南京工业大学开展 在宁高校暑期研究生志愿活动 ,就秦淮区小西湖片区的保护与复兴展开规划研究,并由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以下简称 南京历保集团 )负责具体落实规划方案。三所高校的志愿者活动,把企业、社会、居民、学生联合起来,一同研究规划思路,探索出全新的 自上而下 与 自下而上 相结合的规划理念。
正如其他古建筑,小西湖片区的消防改造并不是特别容易。因为片区内民宅空间间隙有限,既无法达到常规 4 米高乘 4 米宽的消防车通道要求,也无法达到市政管网深埋的条件。在不拆除原有建筑的前提下,要想达到防火效果,必须另辟蹊径,地下微型综合管廊的方案由此应运而生。
提出这一方案的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新建。据李新建介绍,小西湖历史风貌的改造相比于夫子庙、老门东商圈要复杂得多。 夫子庙是 1.0 版本的改造工程,整个景区都是拆完重建,可以直接深埋消防管道。老门东地区虽然保留了一些历史建筑,但仍有足够空间进行传统深埋。而 3.0 版本的小西湖改建,要求是最大限度上保留历史风貌,同时要实现原住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他和记者说,要保留历史风貌,就不能够实现深埋的施工条件,只能想办法铺设地下管廊。
什么是地下微型综合管廊?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小西湖片区街巷比较狭窄,如果按照现行的施工规范,道路空间无法同时铺设水、电、气、雨污水、弱电以及消防用水等管线。而通过微型综合管廊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就可以将绝大部分线路通过分层铺设的方式,设置在地面以下。
由于改建后的小西湖属于商住结合的用地性质,商户必须配备更多的喷淋头和消防管,地下管廊的方案也是由此修改了多版。最终历保集团根据定稿方案,在 2 到 2.3 米的地下 螺蛳壳里做道场 ,集中铺排消防用水、生活用水及燃气等管道。这样一来,小西湖地区相当于储备了充足的消防用水,从而焕活片区消防拴,再配合微型消防车,实现精准快速扑救。
2019 年,东南大学副教授李新建、秦淮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张晟途与和南京林业大学李岚教授共同撰写了论文《适应到创新:中国历史街道防火措施发展与趋势》,几人也因为这篇论文,受邀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文物古迹遗址保护的教席会议。采访中记者看出,此次教席会议上的课题大多从防蛀、防塌及修复方面切入古建筑保护,研究古建筑防火措施的课题并不多。而历史街区防火治理,是此次教席会议上唯一涉及该领域的课题。
会议之后不久,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就震惊了中外,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在整个世界的惋惜声中被烧毁。与此同时,小西湖历史风貌区的改造工程在同年真正开始启动,该片区的地下微型管廊建设也真正开始。直至 2020 年底,堆草巷和朱雀里段管廊施工基本完成。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小西湖片区的所有商铺均完成了烟雾报警器的调试工作。
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宁和记者说,在试运营前,商铺的烟雾报警器经常会因为施工灰尘或水蒸气等干扰误报假警,最多的时候平均 1 天接到 1 次误报。但这些在范宁看来都是好事,这些运营前的误报说明烟雾报警装置正常运营,而且一次次的误报也让报警系统配置逐步优化,能够精确定位未来的潜在火情。
除了微型管廊与烟雾报警系统,小西湖片区还在 2020 年 7 月拥有了一道 防火墙 。考虑到小西湖片区的防火需求,历保集团和秦淮消防救援大队合作成立小西湖微型消防站。由秦淮消防救援大队牵头组织夫子庙救援中队、历保集团、白鹭洲派出所、小西湖社区,共同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实现全片区联防联治。据南京门东历史街区管理有限公司刘扬介绍,安全工作小组负责每天的安全巡查,实现了网格化消防隐患排查,而且每年有不少于 2 次的联合消防安全模拟演练。
在历史风貌区搭建地下微型管廊是一次创新性的实践,但是微型管廊的施工难度大,工艺技术要求高,目前没有办法在全部棚户区普及。 李新建称,小西湖片区的地下微型管廊也是目前为止最成熟的微型管廊工程,同时这也是地下微型管廊模型与南京历史风貌区改造计划的首次融合。历史建筑的消防改造要因地制宜,但是小西湖微型管廊工程也为历史风貌区消防保护打开了新思路。防火对于历史建筑意义重大,小西湖从微型管廊的基建、烟雾系统的优化到整合多部门资源联防联治都是可以借鉴学习的经验。随着小西湖试点的进一步实践摸索,或许能成为历史建筑消防保护新范式。
- 上一个: 古修建魅力_江苏查看网
- 下一个: 有梦乡村⑨|古村扬“美” 古建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