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建檐搭棚让龙门石窟千年佛像“容颜不老”
文章出处:一体仿古瓦 发表时间: 2024-10-14 13:58:58
漫步龙门石窟,当您流连于那精美的雕刻艺术品以及旖旎的湖光山色时,是否注意到洞窟上方那些窟檐和雨棚呢?那一个个古色古香、毫不起眼的窟檐或石板雨棚,已为佛像挡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在不知不觉中,为龙门石窟营造了另一种美。
漫步龙门石窟,当您流连于那精美的雕刻艺术品以及旖旎的湖光山色时,是否注意到洞窟上方那些窟檐和雨棚呢?那一个个古色古香、毫不起眼的窟檐或石板雨棚,已为佛像挡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在不知不觉中,为龙门石窟营造了另一种美。
漫步龙门石窟,当您流连于那精美的雕刻艺术品以及旖旎的湖光山色时,是否注意到洞窟上方那些窟檐和雨棚呢?那一个个古色古香、毫不起眼的窟檐或石板雨棚,已为佛像挡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在不知不觉中,为龙门石窟营造了另一种美。
去年11月,洛阳晚报记者曾在一个雨天来到龙门石窟景区,踩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感受历史的沧桑。龙门石窟研究院保护中心副主任高东亮说,窟檐或雨棚不仅仅可以起到美化、装饰洞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窟檐或雨棚能够挡雨,防止雨水直接冲淋侵蚀窟壁和石窟造像。此外,窟檐还利于保持窟内环境的稳定。因此,无论是在开凿之初,还是在开凿之后,都很注重对窟檐的开凿和修复。
历经千年的龙门石窟,从开凿之初至今,大小不一的窟龛上有石刻窟檐、木构窟檐、石构窟檐、防水雨棚和栈道型雨棚等多种保护性建筑。
在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入门处的石壁上,洛阳晚报记者看到,在石壁上突出一块石板,石板的两边还有挑檐。当时正下着雨,几乎整个石壁都被雨水淋湿了,石板下面的一大块区域却是干的。高东亮说,这块石板在古时候就存在,目的是防止石刻遭到雨水冲刷。
此外,龙门石窟的许多洞窟在开凿时都是先凿窟檐,再凿洞窟。窟檐可阻止雨水进入窟内冲刷石壁和造像。在龙门东山擂鼓台中洞口,洛阳晚报记者看到洞窟口陷入山体约50厘米,高东亮介绍,洞窟口突出的部分就是窟檐,当时的建造者考虑到雨水冲刷的影响,在开凿时先将山体凿进几十厘米,然后才凿洞制窟。有的洞窟除了有依山开凿的窟檐,还在外面加了木质窟檐。在擂鼓台中洞的洞口和东山最大石窟寺看经寺洞口的地板和石壁上,还能看到当时固定木构的柱础坑和梁孔。
这样的情况在龙门的洞窟中十分常见,不过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奉先寺。如今,卢舍那大佛下的青石板上有不少圆形图案,这是文物保护人员为展现当时九间房的遗址而特意展示出来的。
许多人都知道奉先寺又被称为九间房,这一称呼从何而来?高东亮说,如果您仔细数佛像脚下的圆形柱础遗址,就会得出这里在古代建有九间房的结论。大多数专家觉得九间房修建于宋朝,目前奉先寺佛像上有当时安装梁枋的23个方孔。当时建造九间房是为保护佛像,但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破坏。
目前九间房已不可寻,而在卢舍那大佛和其他造像及石壁上,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线条则是雨水长期冲刷的结果。“其实唐朝开凿奉先寺的匠人们在建造之初,就做好了排水设施,这些设施至今还在发挥作用。”顺着高东亮手指的方向,洛阳晚报记者看出在奉先寺周围的石壁上,有两条长数米的沟壑,这些沟壑就是当年开凿奉先寺的工匠们留下的排水设施。
尽管奉先寺进深有36米,卢舍那大佛头顶的窟檐也为大佛遮挡了千年风雨,但长期的风化作用还是让大佛变得斑驳起来。石窟保护人员对石质窟檐的开裂岩体进行了加固,对裂缝进行了灌浆封堵,还对大佛头顶上方的一个滴水点进行了处理。此外,他们还在大佛右肩膀的背后设置了一块可逆的挡水设置,让雨水直接从卢舍那大佛后边流走,防止水冲刷大佛正面。
在古代保留下来的窟檐中,兼顾外观及实用性的莫过于位于奉先寺北边的唐字洞。我们正真看到,这个上方刻有人头鸟并呈状花纹的窟檐与众不同。高东亮说,唐字洞建于北魏时期,它的窟檐上刻有花纹和图案,进深也比较深,既能防止雨水对洞内洞壁的冲刷,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如果不事先告诉参观者药方洞的窟檐是后来加的,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与洞窟融为一体的构造让人以为这就是唐朝的原装窟檐。
高东亮说,这是保护人员1991年建的仿木建石质结构窟檐,由于它不仅解决了雨水对雕像的冲刷问题,而且外观、形状和颜色与龙门石窟整体也比较协调,所以受到广泛认可。
与造型各异的窟檐相比,建雨棚也是保护洞窟免受雨水冲淋的有效手段。洛阳晚报记者在景区内发现,宾阳三洞、摩崖三佛以及石牛溪的上方,各有大小不一的用水泥板制成的雨篷。
高东亮说,这些也是20世纪90年代加上去的。以摩崖三佛为例,这三座佛像直接雕刻在石壁上,没有窟檐遮挡,长期风吹日晒和受雨水冲刷,破损往往非常严重。1991年,保护人员在上面安置了一块长约12米、进深约3米的水泥板,现在再下雨时,尽管地下形成了积水坑,摩崖三佛的表面也能够保持干燥。
不过,并不是所有保护的方法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潜溪寺就是一个例子。高东亮说,作为龙门石窟中渗漏水情况较为严重的洞窟之一,为了减轻雨水对洞窟内外的破坏,保护人员1991年在潜溪寺外加盖了一个仿古木构窟檐,这也是龙门石窟中唯一的木质窟檐。
尽管木构建筑外形好看,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木结构建筑影响了窟内的光线和通风,是造成窟内壁面和造像身上出现凝结水危害的原因之一。
窟檐无论是千年前原装的,还是后人加上去的,都是为了让石窟少受伤害。今后,如果您在雨中来到龙门石窟,会不会在这龙门山色之间,回眸看看那些为石窟而承受风雨的窟檐呢?
读者朋友,看了这些图文并茂的介绍,想必您已经知晓了龙门石窟地质构造的形成之谜、渗漏水的原因以及各式窟檐的前世今生了,那么,对于龙门石窟中漏水现象最严重的潜溪寺,文物保护工作者会怎样治理呢?这些“巧手良医”还有哪些妙方来保护文物?敬请您明天持续关注洛阳晚报独家策划的系列报道。(记者 李砺瑾 实习生 白银龙/文 记者 赵朝军 实习生 周洁欣/图)
- 上一个: 青瓦下见庭院深深 妙手间看央企造园
- 下一个: 2033亿元!赣州11个项目签约